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地大毕业生:扬帆出发,逐梦未来

发表时间:2024-07-08     点击:次     编辑:张冰

地大新闻网讯 (学生记者 汤登峰 吴江 黄薇霞 许可 欧一凡 黄子依)有这样一群人在地大学习、成长:他们潜心钻研,在科学实践领域“求真务实”;他们“艰苦朴素”,扎根大地、积极探索。如今,他们完成学业,勇敢奔向人生的下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飞扬闪光的青春。

郭镇:热爱古生物,感谢古生物


从本科到博士,在地大的日子里他有过很多身份——Nature子刊第一作者、国家奖学金、地大优博基金、优秀博士论文、科报会特等奖的获得者,他就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级直博生郭镇。

郭镇说,他从小就对古生物有很高的兴趣,所以在报考地大时,他很坚定地选择了地质学这个学科。大二时,他在陈中强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古生物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并找到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从本科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期间,他主要的研究对象都是腕足动物,一类曾经很繁盛但现在很稀少的海洋生物。

谈及研究领域,郭镇坦言,他希望通过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演化规律和模式去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类生物在遭受打击后没有恢复?他认为,了解生物的衰落和它背后存在的原因,从中获得启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当今的生物多样性。

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之路上,每一段经历都带给郭镇启发。2022年,他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布里斯托大学联合培养。在布里斯托大学求学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突破了关于腕足动物多样性衰退的研究瓶颈,并将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被选为期刊亮点论文。“我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中有人对我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帮助,也有的成为了论文的共同作者。出国这段经历很宝贵,也很有收获。”郭镇说。

郭镇在博士期间发表了国际SCI文章18篇,包含第一作者Nature子刊2篇,这背后饱含着他作为地质学子的奋斗和坚持。面对未来,郭镇说:“古生物学领域未知的问题太多了,博士毕业后我会继续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发掘提炼更多的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材料,一步一步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对远古生物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白俊杰:退役不褪色,青春再启航


有一位毕业生,他的青春篇章里,不仅有校园书香的浸润,更有军旅烽火的淬炼。他曾身披戎装,在钢铁和汗水的世界里磨砺;如今他怀揣着知识与梦想,即将告别校园。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白俊杰,曾经参军两年,他用青春谱写了两段不凡的旋律。

在部队里,根据所在单位和作战任务的不同,白俊杰担任过很多不同的角色,比如警卫战士、操作号手等等。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品质,更锤炼了作战技能,让他可以更好地和战友一起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当谈及在部队中最让他难忘的事时,白俊杰直言,那是在第一次登上军舰的时候,他第一眼见到军舰时,就被其如同山一般的巍峨所震撼。这艘钢铁巨舰出现在眼前时,之前所了解、听说的现代化强大海军在他心中终于有了具体的形象,给予了他无与伦比的骄傲自豪,当他踏上军舰的那一刻,梦想成真的感觉无比清晰。

退役后重返校园,白俊杰将部队的优良作风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保持高度的自律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担当,不轻易放弃;注重与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榜样。他也提及,退役后重新回到校园,最大的挑战是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和重新建立学习节奏。“军队的生活节奏紧凑,而校园生活则相对宽松自由,这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找回学习的感觉,并克服长时间脱离书本带来的知识遗忘等问题。”白俊杰说。

如今,白俊杰已签约中国石油化工广东分公司,在自然资源领域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想要参军的学弟学妹们,他建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动机和目标,确保自己是真的热爱军队,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最后,要珍惜在部队中的每一天,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俞泽欣:扎根大地,践行担当


她是蝉联四年学分绩点排名专业第一、辅修法学专业绩点4.0的学霸,是两项竞赛国家级特等奖得主,是校内多个学生组织的负责人,是2024年“十大标兵学生”。她就是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俞泽欣,目前已推免至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攻读研究生。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她四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努力,每日至少8至10小时的沉浸学习,是她通往卓越的坚实阶梯。除了出色的专业课成绩,俞泽欣还是高分通过四六级、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的英语达人。但她不只关注书本上的知识,在大三大四期间参与了许多学科竞赛,将点状的课堂知识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把一些点状的知识融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专业学习,俞泽欣越发感受到土地研究的深远意义。四年里,她和团队的足迹踏遍武汉市6个远城区、14个村庄。与村支书访谈,与乡村企业家、村民面对面谈话,万余字的访谈记录与大量的地理信息分析数据,支撑起了她的乡村调研成果。

从乡村产业用地的大概念聚焦到发展门槛低、提升潜力大的乡村民宿,研究成果得到江夏区乡村振兴局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回应,也让她在竞赛中崭露头角:她在“国地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以及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

俞泽欣的努力与才华不仅体现在学术上,更在于她如何将这份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与担当,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力量。俞泽欣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关心时政、关怀人民。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应该在需要我们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疫情期间,她主动参与杭州市南星街道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协助进行核酸检测。2021年暑假,她回到家乡,在衢州市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子里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义务支教。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头是春山。毕业之际,俞泽欣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也是她自己的座右铭。在未来的学习征途中,她立志于脚踏实地,以深厚而广泛的知识积淀为基石,勇攀学术与人生的更高峰。

刘虹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是校十大标兵学生、五四青年奖章、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优秀奖得主——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刘虹良,一个保研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深造,怀揣着对控制、电子、编程机器人无限热爱的追梦人。

谈及为何选择自动化专业,刘虹良表示,自动化专业既包含了精密的硬件设计,又涵盖了复杂的软件编程,这种软硬件结合的特性深深吸引了他。在大学四年里,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技术的追求。

回顾本科生涯,刘虹良表示,最难忘的莫过于参与智能车比赛的经历。那段时间,他全身心投入到智能车的研发与制作中,从设计构思到搭建调试,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和团队成员的心血与汗水。面对挑战,他选择迎难而上,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解决问题。为了赶进度,他常常熬夜至凌晨,简单吃过早餐后又继续投入工作。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不仅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也让他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专业学习与科研活动,刘虹良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尤其是在侏罗纪电子制作协会的经历,让他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与热情。大三时,他更是担任了该协会社长的职务,肩负起组织新生电子制作培训、承办校内比赛以及带领同学们参与省部级、国家级比赛的重任。在他的带领下,协会不仅吸引了更多热爱电子制作的同学加入,还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为校园科技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即将告别大学校园的时刻,刘虹良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他深知,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阶段之一,也是自己成长与蜕变的重要时期。他以一言赠与地大学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许涵:水滴穿石,做追梦人


许涵是环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第15期“李四光计划”成员,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她曾任环境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班级团支书,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四年学分绩点、综测专业第一。作为负责人开展8项科研项目,申请3项专利。身为一名水文人,许涵用大学四年时光,践行着水润青春的逐梦旅途。

受家里三代水文人的熏陶,许涵自幼便被水文深深吸引。从水乡绍兴到江城武汉,许涵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地大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如果说最初是懵懂跟随长辈前进的步伐,那么四年大学让许涵掌握了水资源专业知识的独特和丰富,从地下水的赋存与运动规律,到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方法,许涵享受着知识的甘霖。此时的水文,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提及校园时光,许涵说,在地大度过的日日夜夜,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次野外实习,实习是地质人最特殊的记忆。“带队老师鼓励我们爬上一座座山峰,在烈日下传道解惑,让我看到了为人师表的担当。同学们在野外的艰难条件下互帮互助、身体力行,用实践诠释着知识的力量。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大校训,在实习的过程中是那么刻骨铭心,这是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学期间,许涵主持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创新项目,针对不同区域和农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了两套因地制宜的方案,不仅斩获了多个荣誉,更在实践中展现了创新的社会价值。此外,她服务意识强,长期作为班级团支书和党支部副书记,参加、组织党的宣传教育。“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必须配合支部,做好党组织和同学们的联结桥梁。”许涵说。

选择水文,是因为初心;扎根水文,是因为使命。四年前的初秋,许涵与鲁磨路388号的相遇,四年后,许涵成为地大优秀毕业生。曾经懵懂的鸟儿,如今早已丰满了羽翼,正准备在更高的天空展翅翱翔。

帅正华:漫漫长征路,一步一跬行


帅正华来自江西九江,是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24届硕士毕业生,中共党员,目前被中宣部录用。在校期间,他连续三年担任党支部书记,率领支部获评校党支部风采大赛三等奖和支部好微课称号,个人获评优秀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学术方面,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扩展版)1篇,毕业论文获评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他曾前往政府机关、事务所和上市公司进行实习,校招获得比亚迪、宁德时代、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信科集团等大厂和大型央企的录用通知。

路途漫长,贵在坚持走好每一步。在谈到入党、论文、实习时,“漫长”是他口中的高频词。入党的一次次筛查,论文的一次次修改,简历的一次次投递,过程不乏枯燥和沮丧,但他认为好事多磨,要坚定把每一步都走好。比如在论文撰写中,他先找好研究方向,把握研究方法,再坚持文献的阅读积累,不断为自己的论文产出新思路。求职同样需要恒心与细致,他在地大云就业公众号、地大就业信息网、校园招聘会、企业招聘官网和公众号、其他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就业群聊及云文档等渠道做好企业招聘信息搜集,对岗位投递做好全周期的管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考研难、考公难”的问题。对此,帅正华认为顶级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大学生要学习先辈们的志气、底气和骨气,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我认为年轻人要多思考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向上的心态、灵活的适应能力,更加从容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才能把自己的长征路走明朗。”帅正华说。

未来,帅正华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