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政课建设,是解决教育根本问题最直接最关键的途径。12月16日,湖北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召开,来自湖北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围绕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开展研讨。
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
湖北省人大常委、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喻立平说:“高校思政课建设要立足大时代、争当大先生、传天下大道。”
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提升“大思政课”教学质量是发挥铸魂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表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积累,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着力打造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生活温度、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在新征程上,高校应更加扎实推进“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推动新时代“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锋说,做好“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在于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统一性和专业性等细节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方向,精准发力,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大思政课”研究共同体。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认为,“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方向,其建设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价值塑造为根本,自觉践行协同育人理念,着力构建课程育人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雷江梅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丰富内涵,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制度担当,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定型的基本规律,提升学生制度改革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抓起,从我做起……” 参加长江源科考实践的地大学子在海拔5500米的青海格拉丹东雪峰西侧山脚下,发出保护长江源的倡议,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江清水,上了一堂以冰川、河流、大地为“教室”的思政课。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沛表示,将校本资源、学科特色融入到思政课建设中,是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因素。校本资源不仅是指高校在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办学传统,也体现着大学精神、大学成就和大学形象,具有引领力、凝聚力、渗透力三重育人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表示,大思政视域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架构是一个反复认识、反复循环的过程,贯穿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是由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的两次飞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以政策保障为根本、师资保障为关键,点面结合、走深走实,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谈到,思政课建设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它反映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规律,如何迅速有效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守正创新。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强聚焦高校思政课建设特色模式,向在场专家学者讲解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刘强从“亲身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切讲授、亲力奉献”五个层面讲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思政课”的“五亲”创新模式,其内容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思路清晰、理论与实践兼顾,生动展示了该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典型经验。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表示,强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协同作用具有必要性,需要构建起主体聚合、多元协调、资源共享、效果共评的强化协同机制,充分提升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主体角色的意识功能,提升多元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联动作用。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从结构、功能与作用构成等三个维度分析了数字技术与高校“大思政课”之间的关系,从赋融、赋能和赋效三个维度深刻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并提出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注意发挥其在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向驱动作用。
当天,来自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从“大思政课”的理论内涵、指导原则、实践遵循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文/图 宋欣泽、李胜蓝)
链接:湖北: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people.com.cn)
(原载 人民网 202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