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文俊 实习生 王佳琪 通讯员 胡安慰 王昕晔
暴雨为何越来越频繁?哪些科技手段可以增强预警能力?10月20日,2024暴雨东湖论坛暨暴雨·次生灾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美国、韩国、印度等国际暴雨科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暴雨次生灾害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进行交流研讨。会上发布“首颗降水测量卫星投入业务运行”等九大暴雨科技重要进展。
据统计,2024年截至目前,全国共发生36次大范围暴雨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介绍,2024年,我国汛期暴雨洪涝等极端事件频发,呈现暴雨过程偏多、极端性强,南北方暴雨灾害影响并重等特点。其中,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教授王焰新介绍,暴雨、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大量证据表明,这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大气变暖,其中含有更多的水分。
论坛上发布的2020—2024年九大暴雨科技重要进展中,我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投入业务运行排名第一。2024年5月,我国降水测量卫星投入业务运行,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首次实现高精度三维降水测量,使得我国降水综合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导完成的梅雨锋暴雨科学试验等项目也入围了九大重要进展名单。
“无人驾驶垂直探测技术在极端天气预警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徐祥德院士介绍,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设计出暴雨探测驾驶车的可行性很大。未来,台风来临时,有望在降水测量卫星等技术的基础上,在沿海地区出动无人驾驶车进行垂直探测,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增强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预警能力。
此次论坛由中国气象学会、全国暴雨研究中心、湖北省气象局联合主办,旨在推动暴雨科学研究领域前沿理论、核心技术与业务实践的发展。
链接:首颗降水测量卫星给大气降水“做CT” 湖北日报数字报 (hubeidaily.net)
(原载《湖北日报》202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