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男 蔡杨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重要育人阵地,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的实践路径,是走好党建育人“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支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强力抓手。劳动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思想教育资源,可以发挥启智润心、涵养品德的浸润作用。
完善课程内容建设,构建劳动育人新生态。在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方面,可以结合学生党员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融入“三会一课”,尤其是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深度结合,以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案例展现伟大的劳动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学习领会中华民族伟大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课程,养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丰富课程内容。在党员教育方面,发挥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结合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从入学到毕业全链条统筹开展劳动教育,重点在“五一”劳动节、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党支部还可以挖掘学校当地的红色革命基地、博物馆、烈士陵园中的劳动教育要素,使学生党员深刻感悟劳动精神。
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形成劳动育人聚合力。以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开展校地、校企、校校结对共建协同育人,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根据学生党员个性化的专业需求,量身打造实习实践平台,真正在工厂车间、社区服务、基层岗位中历练自我,让学生党员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以党建为引领、以党支部为载体,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等为主题,发挥“乡村振兴学校+劳动基地+重大科研项目服务地”劳动育人功能,开展科普讲座,发掘当地劳动育人资源,深入农村基层、工作一线,服务当地建设,进一步打造劳动实践精品项目。同时为学生党员提供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企业锻炼、创新实践等可以参与劳动的优质安全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劳动的热情,通过参与劳动增强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强吃苦耐劳、服务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持续塑造社会建设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健全评价机制建设,提升劳动育人长效性。在发展党员全过程中,依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三个阶段的培训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评价环节,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保障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在党支部评价考核中,设置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鼓励学生党支部开展以劳动为载体的党建品牌立项活动,形成培育机制,如党支部定期邀请优秀教师党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结合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等。将党支部建设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把对学生党支部和党员的评价锚定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通过设立学生党员服务岗、劳动特色党支部、党建工作室等方式,撬动育人力量“沉下去”、管理服务“提上来”。
优化传播体系建设,增强劳动育人感染力。通过积极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滋养劳动文化根系,倾力打造校本化劳动育人传播载体,在递交入党申请书、预备党员发展和转正大会等环节时,广泛传播学校好声音、讲好学校劳动育人故事。通过打造丰富传播载体,不断丰富劳动育人元素内涵,把劳动植入学生党员学习生活中。建立劳动文化科技节、“劳动者最美”等特色文化品牌,将劳动理念融贯到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日常教育中。善用全媒体平台提高传播度,打造“自媒体宣传、社会媒体报道、上报信息交流”宣传矩阵,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提升宣传效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深入挖掘学生党员在劳动学习与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采编汇集向社会主流媒体推送宣传。加强学生党员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通过官网、易班、官微等“两微一端”平台,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培养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时代新人,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基金项目:202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1323524162)。
[作者陈俊男单位系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环境学院、作者蔡杨单位系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链接:《黑龙江日报》数字报刊
(原载《黑龙江日报》2024年10月22日)